2021年7月11日下午14:00,北京神经科学学会与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和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办的抑郁症公益讲座以线上直播形式如约举行。
此次讲座邀请了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岳伟华教授、司天梅教授和北京安定医院任艳萍主任分享抑郁症相关知识,B站和科协频道两平台实时在线约3万人,累计在线52.4万人次,获点赞量28万余。
本次讲座分为三个部分。首先,岳伟华教授以“心灵感冒——一起来聊聊抑郁症”为题,系统介绍了抑郁症常见的临床表现,包括核心症状群(情绪低落、兴趣下降、精力减退)、生物症状群(睡眠障碍、食欲下降、躯体不适症状等)、伴随症状(自责自杀、无望无助、焦虑激越等),自杀风险较高等。抑郁症的发病风险因素、发病机制,如先天遗传因素与后天应激生活事件交互作用导致的复杂疾病等。抑郁症的常见筛查工具、ICD-10诊断标准所规定的核心症状和严重程度等。最后介绍了抑郁症的常见治疗和处理措施如药物治疗、系统心理治疗、放松深呼吸训练、正念治疗等。最后分享了一个抑郁症病例的表现、识别与处理。
接着,司天梅教授为大家讲解了“抑郁症的克星——抗抑郁药”。司教授以Yukio的故事为引子,强调了抑郁症并不可怕,抑郁症是可防可治的。之后司教授逐步讲解了抑郁症的临床表现与危害、常见治疗方法,包括抗抑郁药治疗的种类选择、治疗的疗程、治疗管理,以及治疗过程的注意事项、复发的预防等。针对患者和家属的担心:抗抑郁药会让人变傻吗?抗抑郁药会成瘾吗?患者需要终生服药吗?司教授做了系统深入讲解,打消了患者和家属的疑虑。司教授生动讲解了情绪管理的“四步法”,行为管理如适度宣泄和表达、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自我调整规律生活等。
最后,任艳萍主任讲解的题目是“人为什么会得抑郁症”,她逐步阐释了抑郁症的生物学因素、心理和社会因素,包括遗传学因素、生物化学研究如神经递质、大脑结构和功能改变、神经生理学研究、心理社会等不良因素等。针对习得性无助、无望等抑郁症状,任教授讲解了认知行为疗法改善抑郁症的理论和步骤。最后,任教授较系统地讲解了青少年抑郁的症状表现及其特定的发病机制,包括家庭、社会、依恋、心理需求等,指导患者正确表达情绪,正确看待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最后提出预防抑郁症的“锦囊”等。
抑郁症作为最常见的精神障碍之一,因其患病率、自杀率高、疾病负担沉重,成为当今社会急需关注的健康问题、社会问题和科学问题。抑郁症危害较大,但抑郁症同时是可防可治的,目前已有有效的药物治疗、心理干预,我们需要充分关注身边的青少年抑郁、围产期/更年期/老年期抑郁等,尽早识别、规范治疗、合理调节,有助于提升心理健康。
讲座回放请扫描以下二维码